EPC模式设计
阶段的优势和重要性
▌1. 整合信息资源
在传统的承包模式中,设计与采购设备、施工存在脱节现象,由于各方之间提出意见及需求的渠道不畅通,甚至出现无法沟通的情况。例如,设计单位已出图较长的时间了,但施工单位或设备采购人员才提出修改意见,导致设计变更和施工签证问题频发,无形中增加了费用支出,导致了工期拖延。
在EPC模式下,总承包方作为协调各方的纽带,相当于给设计单位与其他分包单位提供了信息交流平台,弥补了设计单位与采购施工脱节的漏洞。设计单位作为设计阶段的主导单位,有机会提前掌握工程相关资料,充分把握业主的意图,为以后的设计留下更充分的时间;各分包单位作为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,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,分享本单位的技术经验和资源信息,及时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。在此过程中,各方理念和想法相互碰撞,形成新的知识信息系统库,给设计人员带来新的设计灵感。这种整合客观上减少了工程上设计变更和现场施工签证的发出数量,有利于工程造价和工期的控制,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。
▌2. 清晰责任分化
在EPC总承包模式下,业主承担了较少的责任,而总承包方则承担了大部分建设和组织计划的任务。在这种区别于传统承包模式的承包模式下,清晰地划分各方职责是其主要特点之一。比如,在设计单位的管理工作中,按合同约定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,在这些责任和义务的约束下,设计人员会为共同目标而努力,尽量避免在工作中出现失误。同时,在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前提下,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,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技术指标,对工程项目建设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。
▌3. 重要性
查阅以往的资料不难发现,设计阶段对最终的工程结算影响因素约为75%,可见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的总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对于通常签订总价合同的EPC项目影响则更大。EPC项目总承包方对项目的管控始于设计阶段,作为项目最早的一环,其每一步对后续工作都会产生方向性影响,制约着以后各阶段在质量、工期、成本上的表现。因此,应当把设计阶段放在优先位置,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。
对于项目的工程管理,通常分为“事前”、“事中”、“事后”等3部分。我国通常把工程的重心放在“事中”的施工阶段和“事后”的竣工结算阶段。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成效,却始终改变不了被动的局面,而对于能够化被动为主动的“事前”设计阶段却置之不理。
▌1. 施工签证和设计变更频繁
如果设计人员通常只关注本专业或本部分的设计,或者与各方沟通不到位,缺乏通盘考虑,就会导致后期频繁发生工程变更。比如,施工现场发现两个不同设备的基础位置发生冲突,首先要向设计单位进行确认,会造成一定的时间延误,影响整体工程的流畅性。其次,如果两者共用该基础,可能会对后期的质量和正常运行埋下诸多隐患。如果两者不共用该基础,则需选址新建另一个基础,工期也相应拖延,造成人力和物力的额外支出,给总承包方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。由此可见,因设计不合理产生施工签证和设计变更对工程的影响涉及质量、安全、成本和工期等方方面面。据不完全统计,由此增加的费用约占最终结算价的10%。
▌2. 设计人员观念保守
由于设计图纸决定着成本和整体质量安全,业主、总包方、施工单位对设计部门有着各自的要求,加之我国现行的“责任具体到人”的政策,导致部分设计人员设计观念保守,过分追求安全性而忽略了经济性,增加了不必要的人材机消耗。在设计工程中,由于缺乏对某些部位和构件的特定设计经验,对工程的整体需求和功能缺乏清晰的定位,细节处理不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等因素都是影响科学设计的障碍,设计人员通常用保守设计来应对,防止意外发生。
总承包方拥有较大的获利空间,但也承担着较大的风险。因此,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,总承包方应严格把控对工程影响较大的设计阶段。
▌1. 招标时优选设计单位
为了优化项目工程设计,促进设计质量提升,通过招标优选设计单位十分重要。在此过程中,总承包方应在满足安全、可靠、经济的前提下,注重特定工程对特殊功能的需求,从经济、技术等方面着手进行设计单位招标。利用综合评分法优选设计单位。按照项目对技术、质量、安全、成本等要素的重要性合理划分权重,并邀请该行业专家对各家设计单位打分,从符合国家和自身要求的候选单位中优选信用好、业绩突出、设计思路清晰的设计单位。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,明确界定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并建立相应奖罚措施,充分调动设计单位积极性。
▌2. 督促设计人员转变设计观念
EPC总承包模式有别于传统承包模式,其自身特点对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不仅要满足国家相关设计规范、技术标准,更应该兼顾施工方便、成本控制以及优化设计等方方面面,严格按照限额进行设计,保证合理投资在审批概算之内。
保守设计既可以减少自身工程量,又可以避免被追责,因此,应当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。在签订合同中明确限额设计责任,将设计费与设计优化在经济上挂钩,对于优化后节省成本的设计,对设计单位进行奖励;超出限额的设计,扣减相应设计费。
▌3. 推行限额设计
限额设计在EPC总承包模式下,要求设计人员转变传统设计观念,立足于合同和成本,同时注重功能和优化,尽量控制后期变更,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。在设计阶段,设计单位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,若部分设计人员敞开设计,项目投资将难以控制,因此,推行限额设计势在必行。
初步设计对工程总投资的概率为75%~95%,如果设计概算大于投资估算,应相应地对初步设计进行调整。施工图设计对工程总投资的概率为5%~25%,如果施工图预算大于设计概算,应相应地优化施工图设计。因此,作为总承包方,应当要求设计单位定时上报其单位工程概算、单项工程综合概算、其他工程的费用概算,建设项目总概算以及总预算书、单项工程综合预算书、单位工程预算书等概预算文件,做好工程造价分析,从源头上遏止超额设计。在初步设计阶段,总承包方可要求设计单位依据业主提供的资料或意见,进行满足特殊功能设计,并保证在限额之内。施工图设计是对初步设计的细化和优化,总承包方或业主对初步设计中有异议的地方,可要求设计单位进行相应修改。如果业主提供了初步设计,则可要求设计单位在满足规范和限额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优化,尽可能地节省材料采购成本和施工成本,保证工程进度如期完成。
▌4. 利用价值工程控制设计
总承包方对于设计单位的把控,应严格遵循相关制度,利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控制设计。价值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项目主体的价值,在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,降低部分非必要功能的成本。依托创新设计和引进新材料、新方法和新工艺,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,提高项目效率,缩短项目工期,完善成本控制。
▌5. 畅通各单位交流渠道
各参建单位的沟通不到位是设计变更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。EPC总承包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协调各方的优势,在设计阶段经常组织各方联络会,形成周例会制度。例会要求各参建单位畅所欲言,尤其是设计单位应当充分说明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共同商讨解决方案。当设计单位需要某些资料来辅助设计时,总包单位应积极协调各分包单位提供资料,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。通过提高设计图纸的科学性、有效性,以降低设计缺陷的方式来减少后期发生设计变更的数量,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,实现进度、质量、成本的有效控制。
▌6. 做好设计方案和图纸会审
工程设计的方案从头到尾贯穿整个项目,起到方向性作用,并不是简单影响前期项目;而设计图纸出图后,项目施工的各方面就基本定型,后期施工过程的影响很小。因此,总承包方应积极与各分包单位进行沟通,就设计方案中存在异议的地方进行讨论,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。在设计图纸出图后,严格进行图纸会审,既要考虑当前情况下技术与成本的关系,又要兼顾施工周期中材料和价格因素的影响,还要不同专业之间交叉审核,确保设计图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▌7. 提升自身管理能力
EPC总承包方主要任务是协调和管理,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发现设计阶段出现的问题,并及时预警,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提升管理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专业素质。首先,按照专业明确管理责任,落实到专业人,认识自身的重要性,避免因专业不对口乱提意见。其次,做好人员培训工作,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学习,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,同时注重团队协作能力,避免因个人原因使整个项目设计拖延。再次,利用电脑、手机留存与设计单位的管理沟通记录,避免后期扯皮。
EPC总承包模式的盈利空间很大,要想真正发挥这一优势,就应当把握好最为重要的设计阶段,尤其是对设计单位的管理,推行限额设计,做好设计优化,提升管理人员专业素养,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软实力。